感受文字的魅力今年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85周年。作为现代媒介,广播在发展进程中,与文学的关系不断呈现新的态势。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2010年起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唐代秦蜀之间的蜀道不仅是沟通国都长安至益州府(成都)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著名的唐诗之路。
大会以“书香育魂·爱国铸基”为主题,旨在深入推动全民阅读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发展,来自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230余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书香校园建设规划,共绘爱国教育发展蓝图。
11-13
本届论坛以“华文出版与文化传播:传统赓续中的数字创新路径”为主题,两岸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两岸出版合作机制创新”“智慧出版与华文内容生态治理”“华文出版国际传播”“两岸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两岸出版业在智能时代的融合创新路径与高质量发展未来。
11-13
《中国舞蹈文物动态图谱大系》(下文简称《大系》)日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部由舞蹈史学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袁禾主编的作品,是中国舞蹈学乃至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系统构建了中国身体语言的历史谱系与当代转化路径。
11-13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的新作《灿烂与辉煌——解码中国古代科技基因》,日前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特色和优势的科普图书。
11-13
1892年,邓以蛰出生于安徽怀宁,是清代碑学、篆刻、书画大家邓石如的五世孙。其父邓艺孙精于中国古代诗论,雅擅词翰,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对邓以蛰走上学术道路有着重要影响。兄长邓仲纯与邓以蛰一同留学日本,专攻医学,与同乡陈独秀有密切交往,后于医学界颇具声名。其弟邓穆、邓以从亦为学人,曾任教于复旦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
10-27
1938年初,武汉成为战时临时首都,大批文化界人士会聚于此。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丰子恺、老舍、郭沫若等均参与其中。汉口成为抗战文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日军猛烈轰炸的目标。
10-17
在中日建交后,《红星照耀中国》进入了中国主题阅读图书的必读书目,成为日本读者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基础教科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埃德加·斯诺在国际社会讲传中国故事的影响和启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05
顾涛教授的新著《礼治三千年:制作与因革中的法理》(以下简称《礼治三千年》),立足于深厚的经史传统,对中华礼治体系展开了兼具现代学理深度与历史纵贯性的系统阐释。
10-30
由敦煌研究院编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和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11年和2024年先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