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学银
读蚌埠地图
先从曼妙的轮廓读起
但见一把打开的折扇
紧贴在中国雄鸡的胸口
如果雄鸡此刻鸣唱
定会有皖北韵味的中原官话
用淮水涵养的清亮音节
从扇面上琅琅发出
汇向雄鸡高昂的声带
这些暖温带的经线纬线
织出淮北平原好一片锦绣
绣甘霖于四季
绣元气于四野
绣五谷于沃土
绣健男佳女于村镇
绣爱情于石榴树旁的民歌①
绣志向于四通八达的陆路水路
读到双墩②
有挥动考古手铲的冲动
那些深埋在七千年前的
淮河文明最初的灵光和慧根
静待剔净岁月的泥土
读荆山涂山③
绕不开大禹留下的传说
精神要随等高线上升
读汤和墓再读栖岩寺
能同时读出蚌埠的
铁血气质和悲悯之心
看淡蓝色河流遍野浩荡
如读蚌埠密集的血管
看高速铁路公路纵横穿过
如读蚌埠敏感的神经
并且读出蚌埠的
灵动和轻快
四色套印的蚌埠地图
宽大厚实的多彩舞台
淮河和怀洪新河
正舞动两条长长的水袖
随着花鼓灯④的跌宕鼓点
随着拉魂腔⑤的轻摇滚
把一出出好戏推向高潮
备注:
①享誉全国的民歌《摘石榴》流传于蚌埠市五河县。
②蚌埠市郊的双墩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证据。双墩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中国文字乃至整个人类文字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蚌埠市郊的荆山涂山,经考证为当年大禹会盟诸侯之地,一直流传着大禹劈开二山导流淮河(劈山导淮)的传说。涂山上立有一块人形的“启母石”,相传为大禹所娶的涂山氏之女(启的母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该女牵挂大禹,日日望夫站成化石。
④花鼓灯:蚌埠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⑤拉魂腔:泗洲戏的俗称,发源于蚌埠,深受淮河两岸人民喜爱,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朱学银,男,现在安徽省蚌埠市市委办公室工作,有诗、散文、杂文、言论300余篇发表于《诗刊》、《青年作家》、《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
注:本文系“美丽中国 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征集活动”投稿作品,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