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着诗意的地名
李少君 新诗评委会主任
触景生情,中国诗歌特别强调具体的情境,情境其实就是一个现场和场景,总是和地点、地方和地理相关的,比如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在美丽的西塞山下,白鹭横飞于田野之上,桃花随溪水漂流;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在一座空寂青葱的山上,雨后新浴散发着草木芳香;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在月下,江边晓风吹拂杨柳的岸边,情人的离别让人格外伤感怅惘……诗情诗意,一般都是在一个具体的景致中激发出来的,不会空穴来风,即使凭想象,也一定有依托所指。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自古对于诗歌与地理的关系就敏感,“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成就了美学典范的评判,更是崇尚自然的诗歌艺术追求的最佳境界。当代诗歌也特别喜欢强调地方性,地方对人和诗都有深刻的影响,是有来源和根据的。
地点、地方、地理,就是“触景生情”里的景,现在喜欢称之为“现场”“场域”,但无论如何,这些最终要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地名。所以,每一个伟大的诗人,一定有其心仪的地名,有埋藏在其心灵深处记忆深处的地名,有一年我去四川,在某高速公路口看到一个招牌,名曰“苏东坡初恋处”,不由得会心一笑,虽然不清楚故事的由来,但这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确实,敬亭山之于李白,草堂之于杜甫,西湖之于苏东坡、白居易,里面包含的情感和意义太多,内涵太丰富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对于李白来说,宣城是他晚年安居之地,敬亭山是他晚年最好的朋友,可以安慰他孤独的内心。对于山峰,他已经没有奋勇攀登的雄心,看看就好,就可以慰藉其寂寞;草堂,是最适宜诗人栖居之地,草堂时期,是杜甫最美好生活的一段时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何等惬意的自在与舒适!西湖,是苏东坡初离官场险恶的安身之所,也成为他后来一生中最美好回忆的地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西湖边,苏东坡是真正的乐不思蜀了。而白居易,离开西湖多年之后,还写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何等美好而惆怅的回味。
地名里包涵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含量,再加上个人的情感记忆,就很容易激发诗人灵感。这次“美丽中国诗意地名”全国征集的获奖作品中,一些诗写得就很有韵味。比如获一等奖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古代边塞诗的盛产地,本身就自带雄浑、苍茫又悲凉的诗意,作者又结合了个人体验,就写得比较到位,全诗如下:
我觉得凉州这个词
每次读到它
心里都涌动着一股清澈的凉意
每次读到它,白云都在天上飘
定眼细看,一些是祁连山上的雪
一些是高原上的羊
黄河在白云之上,也在白云之下
源头悠远,归期漫长
从羊皮筏子上过来的人
请到凉州城一叙
请掏出怀里的瓷器,解开腰间的丝绸
东来西去的人,请在凉州城住上一晚
夜深人静时,浓浓的乡愁
要接受一轮明月的检测,要接受大风的吹拂
今夜,月光普照,羌笛无怨,春风和煦
今夜,凉州依旧是一阕人间好词
凉州曾经是大诗人们争相竞技的题材,凉州词以致成为唐代诗人们都练过手的题材和体例。凉州城楼上看月,可以说是边塞诗人的经典形象。我也尝试写过《凉州月》,但这一首诗,写出了盛世的和谐与美好,古代的凉州是荒凉而悲哀的边陲,而现在的凉州,“月光普照,羌笛无怨,春风和煦”,因此,诗人感慨“凉州依旧是一阕人间好词”,古典与现代,就这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诗意盎然。
有意思的是,这次获奖的旧体诗中,有一首《敦煌小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胡杨影里富千家,酒酿葡萄醉落霞。
古董滩连新网络,莫高窟脱旧袈裟。
门开美玉来关口,地养清泉浸月牙。
但换秋风诗一首,飞天为我奏琵琶。
敦煌的古代意味,与凉州有相似之处,但多了一些佛教、飞天的意象,这首诗显得亦新亦旧,既有当下生活的风味,“古董滩连新网络”,又有古典世界的影子,“莫高窟脱旧袈裟”,诗人因此感慨:“但换秋风诗一首,飞天为我奏琵琶”,诗中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人文含义与天然风景的结合,使诗歌显得厚重,又不失人间趣味,地名本身散发着诗意,诗歌又给地名抹上一缕美丽的色彩。地名是激发诗情诗意的灵感的源泉,而美丽的地方,又天然就是属于诗的,因此,人类才向往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才能安心安身。
(作者: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居北京,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本文系《美丽中国 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征集活动获奖作品集》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