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杂技剧《化·蝶》 广州杂技艺术剧院提供
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广州市报送的文艺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东获得3项文华奖的作品全部带有“广州出品”的标签,同时,由广州市文化馆联合荔湾区文化馆创作的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喜获群星奖。近年来,广州市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勇攀文艺精品新高峰,推出了一大批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艺精品,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提振文艺战线精气神
构建文艺生产新格局
在本次获得文华奖的作品中,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凭借原创叙述体话剧《大道》获得“文华导演奖”,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正丹凭借杂技剧《化·蝶》荣获“文华表演奖”,广州大剧院与北京中演四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执行制作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导演李伯男获得“文华导演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文艺战线提振精神、凝心聚力,不断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广州市制定了文艺繁荣计划,实施粤剧振兴行动方案,围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文艺精品专项经费扶持、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管理等制定政策、出台规划,构建有规划、有项目、有资金、有组织的文艺创作生产格局。广州市成立了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小组,建立“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机制,公布文艺创作重点选题,制定文艺精品重点培育项目表,明确重点项目跟踪辅导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全程介入、重要环节参与谋划,为精品工程保驾护航。同时,成立由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文艺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专班,破解活动场所、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等历史遗留问题,激发文艺创作活力。
“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诞生,源于一个剧院多年的创作积累,而这种积累则得益于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王筱頔表示,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支持下,创作了《威尼斯商人》《南越王》等许多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优秀剧作。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支持力度和深度,才能使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在艺术创作上得到不断开拓、锻炼和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创作者艺术灵感的充分尊重和保护,能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演出,这对戏剧工作者而言是一件幸福、幸运的事情。”王筱頔表示,广州文艺发展蓬勃而多元,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宣传、文旅部门的支持丰富了文艺成果,给观众提供了多元丰富的选择,提升了观众的审美水平;反过来,观众也会对戏剧和艺术的呈现提出更多样的建议、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如今,十三号剧院已经从以前鲜为人知的小众话剧场所变成人们休闲生活的新方式,来十三号剧院看戏的观众日益增多,戏剧的交流也日益丰富频繁。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30日至10月1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当代杂技剧《化·蝶》亮相澳门威尼斯人剧场。该剧自2021年3月首演以来,已巡演34场。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新作、杂技剧《天鹅》也即将首演。这是一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题材、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办公室主任曹诚鹰介绍,广州市委宣传部为该剧提供了创排经费扶持,并协调广州塔在首演前为该作品进行宣传。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天鹅》的首演纳入“广州艺术季”中,将首演场地安排在广州大剧院,同时让剧院免费使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舞台进行合成彩排,为剧院节省了大量剧场租金。
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用工匠精神打磨文艺精品
广州文艺精品此次在中国艺术节上大放异彩,是广州坚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广州开展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青苗计划、戏剧创作孵化计划、聿影计划、文学后浪计划等文艺人才孵化项目,造就了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了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他们积极发挥文艺领军作用,催生出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此次荣获曲艺类群星奖的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就是由文艺工作者精心打磨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
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是继3年前《大营救》摘得第十八届群星奖后,广州作品再次获得该奖项。《同心结》由广州市文化馆创排,携手荔湾区文化馆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共同表演。据作品的主创、广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石泉介绍,《同心结》在传统南音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让作品的舞台表演艺术更具气势。节目主创之一、广州市文化馆创作活动部副部长崔冠星介绍,该作品从采风到研讨、从创作到修改、从排练到呈现,历时一年半,数次易稿、精心打磨。
“广州的文艺精品这次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其根源还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和对艺术创作的战略眼光。”曹诚鹰表示,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在创作、演出《化·蝶》的过程中,进行了很精细的打磨。特别是在巡演的过程中,结合专家、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边演边改、边改边演。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积极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一方面积极培养创作人才,每年组织群众文艺创作论坛、创作沙龙、创作骨干培训班,创建9个创作排演基地,培育了多支优秀的群文创排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村晚”、群文精品“云”展播、文艺精品进基层等活动,擦亮群文品牌。
经过不断的努力,广州文艺战线形成了出人出精品的良好局面。前不久,广州市文化馆“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演员杨婷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实现了广州群文工作者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该基地是广州市文化馆的中心团队,2018成立至今已有10人成为基地主要核心创作力量,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排演基地。
如今,这些凝聚着广州文艺工作者匠心的作品不仅惠及民众,也赢得了口碑和市场,成为广东乃至湾区文艺蓬勃发展的见证。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除了《同心结》外,广州还有《步步高》《湾区时代》两件作品进入群星奖决赛,创下了自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来广州市决赛入围作品数量之最。这3件作品从创作至今,共参与了189场演出,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达558.06万,深受群众认可和喜爱。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表示:“我们将着力创作更多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艺精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