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高 昌
松阴溪真美呀,美得让我这样一个惯看山水的人,也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从西北向东南,松阴溪穿过浙江松阳,潺潺而去,直入瓯江,然后奔赴东海。
我们常说“绿水青山”这个词,此次行走浙南,置身于清新鲜明的松阴溪畔,我对这个词有了一番更深切的感受。
松阴溪虽被当地人谦虚地称作“溪”,其实河道很宽阔,我觉得叫河似乎更合适一点。翠绿翠绿的流水,平静而细腻,深幽而安详,就如同一块固体的温润的翡翠,看不见一丝浪花和波澜。
溪畔几个女子,把电动车和手机放在一旁,正在忙着浣洗衣物,并不时拿起棒槌拍打着,让我想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古老诗句。友人介绍,现在家里都有洗衣机,但当地女子还是喜欢三五成群地相约着,到这清溪边来洗衣服。她们觉得这样更方便,也更有情趣。这些骑着电车、带着手机的洗衣妇,也无意间为我们保留下来一份现代社会中少有的古典诗意和温馨情境。
松阴溪流过松阳古城的地段,只有一座郁郁葱葱的百仞山屹立在溪南岸。此山独秀,一峰突起,所以也被称为独山。独山的山形如同一只踞坐的青蟾,所以山上的小阁就取名蟾峰阁。一山一阁倒映在松阴溪里,如同童话里的幻境,明澈祥和,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我守在溪畔贪看着山影,心里轻轻吟出两阕《生查子》:
知是柔情多,一路藏心底。云自搴裳来,影借清波洗。
踞岸独山青,状若鸣蛙起。似某少年痴,守在相思里。
难掩一溪清,摇曳成西子。胜地此时佳,胜赏由来喜。
且放心泉流,且展心窗启。山水共人心,但愿美如此。
美丽的绿水悄悄地抒着情,从我眼前轻盈地飘远了。几头水牛悠闲地埋伏在水的下面,撩动得水波一层层地蔓延开来。冒出水面的牛角,宛若跃动在清风里的音符,把碧绿的江面谱写成一张新鲜的五线谱;岸边蒹葭丛生、绿植葳蕤的生态湿地上,珍稀的中华秋沙鸭和白鹤、白鹭尽情地嬉戏着,告诉我风日晴和中的一份岁月静好。
远处,隐约有一个斜斜的塔影,那是知名的延庆寺塔,为北宋原物,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唐风宋韵文化的金名片”。再远处,是玲珑优美的上方山、云龙山,用一线青碧,把人们的视线散淡地环绕起来。再远处,则是悠闲的白云和悠远的蓝天了。
松阴溪的两岸各成风景,百态千姿,如同一道溪风茶韵的天然画廊,是立体的画,是流动的诗,是醇香的酒,也是凝固的沧桑。当我在这山水秘境的美好氛围里沉醉不已的时候,友人又拉我去参观当地的水利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呈贝壳形,很有国际范儿。而听着讲解员如数家珍般的深情介绍,我的心再次为松阴溪震撼了起来——这秀美的溪水,原来还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的一个主角。
松阳处于四面青山包围起来的松古平原上。汉代开始,松古灌区就掀开了浙南农业灌溉史的一页新篇。松阴溪就像是一条长藤,串联起星罗棋布的渠、堰、潭、塘、井、圳、湖,滋养着这片多情的土地,让这里水稻飘香,茶桑茂盛,旱涝无忧,绵延起两千年的美好和秀丽。2022年10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松古灌区灌溉用水体系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牛背调水”“汴石分水”“圳水制”等引水、蓄水、用水、管水、治水的古老智慧,不仅名扬四海,而且至今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默默造福着两岸苍生。
友人带我乘车沿溪水而上,去灌区实地踏访。青龙堰、白龙堰、午羊堰、金梁堰、梁下堰、响石堰、金梁堰、芳溪堰等十几处古堰,成了一处处风景,也成了松古灌区的时代见证。
绕过了一处叫鹰嘴岩的怪石,又驰过一片名唤白沙滩的观光地,我们首先探访的是午羊堰。
站在一座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石门圩桥上,这里是观察午羊堰的最佳视角。手抚廊桥的石头栏杆,向远方俯瞰午羊堰,景象非常壮观:好脾气的溪水在这里玩起了跳高比赛。第一步跃过一道弧线形状的石墙,第二步穿越一道舒缓的砌石,第三步直接奔泻,顺流而下。浪花如同一朵朵会唱歌的白莲,在宽阔的水面上盛开着,挤撞着,欢腾着,横着排列在溪岸之间,拉开一道醒目的风景线。
午羊堰饱经风雨,年龄可以上溯到明朝。坚实的堰坝,至今依然调节着流水,通过一道闸门分入沿岸的农田和茶园。我注望着碧水,心中翻卷着思古之幽情。眼前的这些浪花,像懂事的孩子一样,列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哗哗的歌谣,翻越古堰,悠悠前行,让我对松阴溪更有刮目相看的赞佩和感动。
友人还专门带我去看大木山茶园。满山叠翠,香飘四野,流连忘返,我也随口吟出几句小诗:“青翻如浪,香浮如漾,大山扭取知何向。占韶光,吐华章,锦心绣口从头唱,翡翠茶园成画舫。风,来送爽;春,堪共享。”茶园里有一个玉兰亭,亭边是观景台,远望层层碧树深处,有一行非常豪气的大字标语:“松阳茶,香天下!”漫步这碧绿的茶园,品赏这浓郁的茶香,又怎能不为松古灌区点个大大的赞呢?
光阴漫漫,松阴溪跋涉奔波,滋养着两岸的千村万户和万物生灵。松阴溪的美,不是娇滴滴的病态美,而是带着母亲的笑容,带着健康的力量,带着饱满和真挚的深情。
松阴溪,这么美——美得真实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