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衞东海(“大名府,承载千年的美丽——北宋钱币艺术展”特邀总策划人,哲学博士,主任记者、副研究员)
如果不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委书记高巍授权县卫健局局长张耀松、文旅局局长郝永清和田元董事长来京考察邀请,我可能不会专门抽出时间、集中精力,代表那些有意愿助力第七届邯郸旅发大会的古泉、瓷器收藏家和民间博物馆,赴大名县考察人文环境,领略古城风韵,感受现代营商环境和跨越发展中的时代气象。
凭多年研究、指导宋代民俗学与馆藏专业的知识积淀,大名县早就如雷贯耳震撼过我,吸引过我。打心眼来说,我对大名是一种绝对的虔诚,常常地、莫名地有一种拜谒的冲动和向往。
“一座大名府,半部华夏史”“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与河南交界的河北大名县,是一块中国上古、中古、近世以来的战略通衢之地,现为邯郸市所辖。这里曾两次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大名府作为北宋的四大京都之一,《水浒传》称其“鼓楼雄壮”“人物繁华”“数万座琳宫梵宇”。2021年,大名府又是以霸气的傲然,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记得1992年有一篇文章叫《抱愧山西》,曾经强烈地震撼过我,该文是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写的,文中表达了作者因对山西肤浅的认识超出他的认知而愧疚。这次短暂的考察,我对大名的亲历产生了与余先生同样的心情:抱愧大名。
从秦汉到元明清,大名府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宋仁宗庆历二年所建北宋陪都,史称“北京”,建文帝三年大名府城遭遇特大洪水湮灭,迁至现在的大名古城。如今,600多年已经过去了,只剩下“白云千载空悠悠”。
收藏家和馆藏企业之所以急切地赶赴大名、聚集到大名,是基于一种事业的冲动:再有两个多月,也就是2024年9月,第七届邯郸市旅游发展大会将在这里举办。届时,由北京市经开区产促会、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联合主办,众多收藏家和馆藏企业承办的“大名府,承载千年的美丽——北宋钱币艺术展”将会在这座千年陪都大名亮相。
这是一次地理地标吸纳要素市场的有效尝试。考据训诂学者与收藏家汇合,馆藏机构与鉴定技师切磋对话,以他们整体策划和高端藏品的完美结合,表达对大名府宋辽文化的亲近。北京经开区产促会数字馆藏专委会颇费了一番心血,调动人脉、有效聚集,撮合成“一桌”展示北宋经济繁荣和社会昌明的文化盛宴。藏品多来自北京母亲河——永定河源头的收藏家和永定河怀抱中的学者专家。8家文博艺术类公司、艺术品藏馆踊跃参与其中,还有12位收藏家爱心集结。
大名县以第七届邯郸市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广泛吸纳多个主体的馆藏集群,让致力于金石考据与收藏的人群参与进来,实践多个以金石考据方法激活文旅产业的新思路,提升大宋馆藏的生动性和差异化,以实证彰显大名府,拉近历史并找回历史的温度。
乡村振兴急不得但也慢不得,大名县占据着天时地利等许多优势资源,一产比重依旧很大,三产毕竟还是“短板”。到2035年,也只有十年时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不靠地域特色、资源优势,靠什么?
大名县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独特的。北宋有四个陪都,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都城功能发挥是同步的。我想,大名县打出馆藏文化集群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一定是基于北宋都城文化考虑的。北京大名府地处南北通衢,素有“北门锁钥”之称,是中原通往河北及塞外的咽喉,也是黄河以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大名府是阻挡辽国南下、西夏东进的桥头堡,是北宋政治决策、战略防御、国际交流、民间集贸、习俗交汇、胡汉融合的前沿。
文化作为产业进而形成软实力是需要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现在全国各地都想在文化上搞出气势来,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委,一言以蔽之:同质化严重。西安的大唐文化搞得轰轰烈烈,大名府就不能东施效颦,虽然资源禀赋在许多方面是相近的。培育一个产业形成需要持续的韧劲。仔细看看西安大唐不夜城就会发现,它的初期仍然是以文化和旅游为主,经过这些年的培育打造,才逐步培植起周边的商业氛围、文旅商融合。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品质酒店、中华老字号等商业相继落户,成为西安引领新消费的标志性区域。
契机是机遇,但要抓得好、抓得稳、抓得准。办会兴城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有力抓手,以地域特色、资源禀赋的文塑旅、旅彰文,才能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大名古城的会客室,当地相关负责人的建设思路、招商理路非常清晰,以大名府的底蕴托起百个相关联的馆藏,打出特色IP,延展文创、聚焦消费、培植商业圈。
据悉,邯郸市从2017年开始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以会兴城”对邯郸市和举办地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年的第七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把举办地放在大名,对丰富大名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名的文化软实力无疑是一曲悦耳动听的三重奏。从惠民、利企、兴城三个维度看,旅游发展大会是大名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和盛事,是推动大名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大会推动各地的客商、投资者对大名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在共同开发市场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好的地点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座城市能够保持足够吸引人的定力,不完全是浓妆艳抹、招摇高调的商业,也不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表象,而是展现深邃的文化底色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寻梦的人产生的永远或正在赶来的蠢蠢欲动的强烈欲望。换言之,人们对它的热情始终保持在一个亢奋迫切的水平上。大名府这个品牌、文化IP早就具备了先天优势。
契机只是一种机遇的冲动,后“旅发大会”效应如何才能让“大名府”继续“走红”?这就需要以营商环境、政策发力来源源不断地吸引多样特色文化元素来注入:营商环境与政策导向如何优化、乡村振兴与本土特色资源如何结合、品牌魅力与永续创新如何构建、诚信招商与配套服务如何前置等问题,都是大名品牌战略的软实力考量。
“以唐风宋韵赋能大名府文化品牌,应当是大名县文旅融合的新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党委书记徐飞教授和我的交流中提出建议:“不断衍生系列活动季的丰富内容,积极策划‘大名府文化论坛’‘东坡文化节’‘宋词美韵’‘水浒家宴’‘武大郎大厨’等自建品牌,向社会表明大名县打响历史底色的气度和卓识。”“活动季从生态的、历史的、精品产业民宿的、民俗风情等多个切口展现。”
中国管理协会副会长、董陶窑陶瓷制作技术研究所所长董宁认为,要探索建立“政府牵头、社会投资、公司运营、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调动要素市场,譬如主题馆藏、文化论坛、品酒节、大名非遗展演、产业民宿菜品评选、“会展系列季”等景观市场,在现有文化基础上,延展高端民宿、咖啡书屋、茶餐厅等,并依托书画艺术家、收藏家,研发艺术品等衍生品,让文旅产业真正实现群众和县域经济双增收的“双赢”。
通过整合资源,系统打造,将文化资源“串联成珠”,让文化消费“火”起来、“活”起来。博鳌世界钱币论坛暨钱币博览会秘书长王建在与我的电话交流沟通中认为,通过沉浸式剧本游,体验五代、唐宋时期的客栈故事,更好地传承饮食、服装文化。馆藏展出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譬如以发生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各异、各具特色、镇域联动的文化旅游线,让资源串点成线,打造草原文明与农耕文化交汇的“魅力打卡地”。
文化创造赋予旅游经济第二次生命,是提升地域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大名府底色鲜亮,文化敦厚,要深入挖掘以农耕文化、历史文脉为代表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明交汇、宋辽记忆、非遗体验、当代艺术、大美小镇、田园休闲、文艺范儿、健身康体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多角度打造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特别是大宋网红打卡地,再现文化交融盛景。
短暂的考察大名留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也是极好的。从与当地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我已经感觉出地方对大名未来永续的核心吸附力的思考。大名县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借船过河、借力打力,形成以馆藏集群、非遗展现、唐风宋韵、美食体验、诗词曲赋、演武习勤、低碳绿色等为要素,打造“活态”“动态”吸睛,提升品质,不断整合出优质、新颖别致的“新质”元素,厚植大名府长久的生命力和文化含量。
千年大名府,崛起的明天即将到来。